华人星光(ID:hrxg2020)原创内容
作者:华人星光
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
实力,永远是国格和人格的基础,
一味依靠强者,最终只是狐假虎威。
乌克兰的硝烟,
让我们再一次深深认识到,
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活着,
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。
如今我们的安宁生活,
离不开先辈们的奉献,
是他们当初的独立自主,
换来数代人的安居乐业。
而这些人当中,有这样一位“乞丐教授”,
他是全中国人的“守护神”,
成就比肩杨振宁,爱国不输钱学森,
诺奖得主是他的学生,
两弹一星元勋中三分之一的人,
也是他的学生,
我们却几乎没听说过他的名字。
最令人愤愤不平的是,
世界欠他一个诺奖!
他,就是赵忠尧图片
1902年,他出生于浙江诸暨,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,身为私塾老师的赵父,深知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的道理,倾尽一切培养这个孩子,希望他日后,能用知识来改变这个饱经沧桑的国家。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,这般豪烈之情,伴随了赵忠尧一辈子。18岁,他考入东南大学,作为当时长江以南唯一一所国立大学,东南与北大遥相呼应,共同撑起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重担。两年后,蜚声中外的叶企孙教授来到东南教书,赵忠尧遇到叶企孙,冥冥之中这两人的相遇,实在天佑中华。图片
赵忠尧(前排左一)
毕业后,赵忠尧和叶企孙一起,筹备成立了清华大学物理系,从这个近代最出名的物理系里,走出了最杰出的一批学生: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、李政道,“两弹一星”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、朱光亚、郭永怀......以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等等......那时,不过24岁的赵忠尧,边负责实验课教书边学习,可是国内知识匮乏的困境,让他无法成长更多,哪里才是出路?1927年,在叶企孙的建议下,赵忠尧自费出国留学。图片
只身一人,远赴重洋,他来到美国,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部,师从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密立根教授,进行实验物理研究。1929年底,赵忠尧的实验论文 ,推翻了导师密立根预期的结果,密立根断言“这结果不可靠。” 赵忠尧坚持自己从仪器设计到结果分析,一步都没问题。导师有些窝火:“好,那就用你的实验结果去论证一下,硬γ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!”“硬γ射线”这可是一道很难很难的题,
世界上的知名科学家们,
在这道难题的突破上,
都徘徊了数十年之久。
图片
密立根教授
而赵忠尧,尚是一个还未取得博士学位的学生而已,他绝不可能会有什么发现和建树。可事实,却令整个物理学界都掀起了巨大的波澜!1930年,这是值得记住的一年,也是世界物理一个里程碑树立的一年。这一年,赵忠尧在第二次实验中发现,硬γ射线的高能量光子束,
在通过重金属铅时,
会出现“反常吸收”现象,
伴随产生一种特殊辐射:
便是一对正负电子湮没辐射。
这是在人类历史上,
第一次观测到正负电子的泯灭。
这一发现,
意味着人类预想的电子对撞机完全可以制造,
而赵忠尧,
是全世界最早的正电子发现者!
这一结果,赵忠尧将其写成论文,发表在1930年10月的《物理评论》杂志,与此同时,和赵忠尧同读博士的安德森,受到赵忠尧实验结果的启发,两年后宣布发现了正电子径迹。 可笑的是,1936年凭借这一“抄袭结果”,安德逊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。而最早发现正电子的赵忠尧,与此奖项擦肩而过。物理学界一片哗然,
连密立根都痛苦的说:
“这是我最不愿意接受的事情。”
半个世纪后,评审会有人说出了原因,他们不相信,那时落后的中国,会有这么出色的物理学家!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评:“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,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!”诺奖获得者李政道说:“赵忠尧老师,本该是第一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,只是由于当时别人的错误,把赵老师的光荣埋没了。”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这样说:“要不是赵忠尧教授在30年代,对正负电子湮没发现做出的巨大贡献,他是正负电子产生和湮灭过程的最早发现者,没有他的发现,就没有现在的正负电子对撞机,也就没有今天的物理研究。”这是历史巨大的不公,
当年28岁的赵忠尧,
本该是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第一人!
西方媒体曾评论:
世界欠中国一个诺奖!
图片
而赵忠尧自己,
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名和利,
他只想尽快完成学业,因为那个深陷战火民不聊生的祖国,还在等他回去改变!一年后,赵忠尧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,因苦心钻研深深感动了物理学家卢瑟福,他收到了卢瑟福送给他的,50毫克的放射性实验镭。“镭”,是居里夫人发现的,珍贵异常,因为在几吨沥青铀矿渣中,仅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。不顾危险,不顾一切,赵忠尧带着这珍贵的实验镭,克服重重阻难把它带回了祖国。他任教于清华,
并在中国首次开设核物理课程,
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。
而这50毫克镭,他免费供给清华师生们做研究;这50毫克镭,后来成为中国崛起的希望。图片
1937年,卢沟桥事变后,平津地区陷入恐慌,南开、清华、北大等高校,纷纷设法逃离平津地区,在这场悲壮的知识分子南迁之路上,却有一个人逆风而行,从外地悄悄潜回已经硝烟弥漫的北平,正是赵忠尧。因为他听说,清华物理系,竟把“50毫克镭”遗落在了清华园!而北平已经沦陷,
万一日军发现这珍贵的镭,
后果将不堪设想!
那天深夜,赵忠尧找到还未离开的梁思成,
神色凝重而紧张:
“清华实验室的保险柜中,
有50毫克放射性镭!”
他们决定抢救这关乎国家未来的珍宝,深夜,梁思成开车载着赵忠尧,一路狂奔进入清华园实验室,他们找到了盛装镭的铅筒!冒着巨大的风险,赵忠尧带上“宝贝镭”,
在偏僻的巷子里和梁思成分别,
各自流亡。
几个月后,
湖南长沙临时大学办事处门口,
出现一个拄着木棍,
抱着咸菜坛子的乞丐。
不管怎么呵斥撵赶,他就是不走。
直到清华校长梅贻琦出来送客,
乞丐张开干裂的嘴唇,
沙哑地喊着“梅校长,梅校长。”
梅贻琦先是愣了愣,
待看清这衣衫褴褛的乞丐面容,
眼眶瞬间就红了,竟是赵忠尧教授!
图片
这几个月来,赵忠尧跟着难民一路流亡,
躲过日军的重重盘查,
吃尽苦头风餐露宿,
他的私人物品几乎都舍弃了,
只有这个装着镭的咸菜坛子,
他从不离身。
同行的难民有人注意到他的异常,
就打趣问道:“你这里装的是什么宝贝呀?”
赵忠尧谨慎地说:“装的是我父亲的骨灰。”
那可是放射性的镭,
那些强烈的射线,
几个月来全部被他的身体吸收, 柏翰
赵忠尧身为科学家,
岂能不知这其中利害?!
可是,
为了保全这份中国科学发展的珍贵家当,
他已将生死,置之度外!
图片
1946年,美国进行原子弹实验,
赵忠尧作为国内科学家代表,
参加实地观摩,
他是第一个看到蘑菇云升腾而起的中国人。
他的心里,
也开始期盼如果中国有这样的护国重器,
便再也不用受人欺凌!
而要发展核工业,就必须有加速器,
可那时的中国什么都没有。
为了能买到加速器,
赵忠尧决定悄悄留在美国,
寻找购买途径。
当时的市价,订购一台完整的200万电子伏的静电加速器,需要40万美金以上,可国内给赵忠尧的资金,只有东拼西凑的5万美金。 显而易见,这点钱想要购买完整的设备,纯属天方夜谭。 赵忠尧想了新的办法,只身留在美国学习加速器制作,再购买一些国内难于买到的器材,和其他少量的核物理器材,这样就可以自制一台加速器!他在麻省理工,从头学起静电加速器发电部分,和加速管的制造,半年后又学习离子源的技术。可是,加速器并不是赵忠尧的本行,有人劝他,何必要耗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,去从事不出成果的事情上呢?赵忠尧对此的答复是:“国家所需,我必为之。”他的钻研精神感动了实验室的美国人,将实验室一台报废的静电加速器送给了他。赵忠尧如获至宝,将加速器拆解后,带着其中精密的部件回国。哪曾想,美国和台湾省方面,早已闻听了他的名字和成就,在他乘坐的轮船途径日本之时,突然被冲上船的美兵扣押。他们逼迫他去台湾省,
哪怕枪口就指着后背,
赵忠尧的回答也只有一句:
“我要回到大陆去。”
他被扣押的消息引起国际很大舆论,
再加上国内的营救,
美军也只能将他释放。
而他的回来,
为中国又带来了什么呢?
利用当初的50毫克镭,
还有国外带回的零件,
他研制成功了,
我国第一台70万电子伏质子静电加速器,
研制成功了,
我国250万电子伏质子静电加速器,
没有加速器,就不可能进行核试验。
因为他,
我国拥有了第一批核器材,
因为他,
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!
钱学森直言:
“赵教授带回来的设备,
在当时贫瘠的中国是搞不出来的,
中国也正是有了这个,
才能快速的研发中国的核武。”
是他,带来了祖国核武事业的星星火种,也是他,为中国培育了核武事业的精英人才:23名“两弹一星”元勋中,
有8位是他的学生,
王淦昌、赵九章、彭桓武、钱三强、
王大珩、陈芳允、朱光亚、邓稼先……
还有何泽慧、杨振宁、李政道,
都是他的学生。
李政道说过:
“凡是从1930年代到20世纪末,
在国内成长的物理学家,
都是经过赵老师的培养,行业动态
受过赵老师的教育和启发的。”
图片
有人说他是近代最牛的教师之一,因为中国所有伟大浩荡的工程中,都有赵忠尧和其学生的身影: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,
第一枚氢弹爆炸,
第一艘核潜艇下水,
第一个高能量正负电子对撞机问世,
第一个核电站动土兴建……
他是中国核事业的奠基人,
他的功绩,千秋彪炳,
他的学生,举世闻名,
可他自己的光辉,
却在时代的浪潮中被永远地忘记。
十年运动中,因为多次前往美国,赵忠尧被隔离审查,那些人折磨他,将他打得皮开肉绽,好几次都险些失去性命。妻子为救他四处求告,他过得太苦了.......一切结束后,赵忠尧已是古稀之年,时间、精力一去不复返,无论国家,还是自身,都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。也因为时代的原因,他再一次错过了荣光:未能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。1995年,何梁何利基金会,奖给了他10万港币的奖金,而他转手就将这笔钱捐给了中科院。无名无利,不争不取,1998年,这位为中华民族倾尽一生的核武巨人,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国度。芸芸众生,没有人知道他走了,甚至没有人知道他来过.......图片
用一副宽厚肩膀,
扛起一个民族的核武伟业,
用一片血肉胸膛,
怀抱起一个东方大国的不屈梦想!
赵忠尧,中国核物理的“无冕之王”,
他这一生错过了奖项,
就连死后,
都被人遗忘了他的荣光!
可是今天,
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他。
曾经,在中国核武事业,
像个婴孩一般最脆弱的时候,
他用生命保护过它们;
而今,中国核武事业,
如一把坚硬的拳头,
保护了我们所有人,
让大家拥有了现在的和平生活。世界不太平,你我因为生于中国,所以太平!勿忘,今天的安宁,离不开赵忠尧这样的科学家们的付出,他们是中国核武的“守护神”,中国人民的“守护神”!铭记!致敬!图片
高山景行,只因罕见中华英魂;
叹为观止,此间尽阅人中龙凤。